第374章-最像我-《阴阳剥皮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有人转发了一篇刚刚在各大论坛和私密社群里病毒式传播的帖子,帖子的内容,正是那份伪造报告的转译版本。

    文章以沈默那标志性的、冷静严谨到近乎冷酷的笔触,精确复述了他过往对所有诡异事件的推理结论,从“母亲之音”的次声波共振,到“无名草”的蜂蜡介质,甚至包括那个他刚刚才与林工验证过的、利用城市供水管网进行神经节律耦合的“地下水脑波假说”。

    每一个论点都逻辑严密,每一个证据都无可辩驳。

    它完美地复刻了沈默的思维方式,让所有追随和信任沈默逻辑的人,都不可避免地被引向了那个早已预设好的结论。

    报告的结尾,语气陡然转折,却依旧保持着那种令人信服的绝对理性:

    “……综上所述,‘残响’并非需要被消灭的病毒,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信息筛选机制。它通过放大执念,剔除逻辑链条中的脆弱个体,倒逼文明进行强制性进化。它不是毁灭,而是净化。因此,我们当前的任务,并非抑制或沉默,而是必须采取主动措施,精确控制变量,系统性地唤醒所有潜在的‘残响’节点,引导并完成这场对人类文明的伟大净化。”

    群里炸开了锅。

    “我就知道!沈法医早就看透了一切!我们这些凡人还在想着对抗,他已经站在了更高维度!”

    “净化……这个词用得太准了,现在的社会确实需要一场彻底的净化!”

    “难怪他要消失,他是在用沉默保护这个计划不被干扰!”

    部分原本坚定的支持者,开始动摇。

    怀疑的种子,比病毒传播得更快。

    “这他妈写的是什么狗屁!”林工愤怒地将手机砸在桌上,胸膛剧烈起伏,他死死盯着沈默,“这是你写的吗?如果不是,你为什么不出去解释?!你只要说一句话,他们就会信你!”

    沈默缓缓摇头,目光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:“林工,真正的真相,从不会为自己辩解。一旦我开口辩解,我就进入了它设定的游戏规则。我说‘这不是我写的’,它就可以模仿我的声音,在另一处说‘那句话是假的’。这是一场关于‘定义权’的战争,谁先开口定义对方,谁就输了。”

    就在这时,冷库深处,一个被沈默用来监测城市各处异常能量波动的老旧设备,发出了一声微弱的蜂鸣。

    屏幕上,一个代表城市东区的信号点,开始以一种固定的频率闪烁。

    城市东区,一座早已废弃的圣米歇尔钟楼。

    信号每逢整点,便会规律地亮起,持续十三秒,然后熄灭。

    十三秒。

    沈默的眼中第一次闪过一丝波澜。

    那是苏晚萤的名字缩写笔画数。

    也是许多年前,她为了修复一套古老的德制机械钟机芯,亲手编写的一套校准程序的启动时长。

    这是她最后的信号。

    一个濒临崩溃的意识,用尽所有力量,从被污染的共情网络深处,释放出的最后一个“锚点”。

    不顾林工的阻拦,沈默冒险潜入了那座摇摇欲坠的钟楼。

    在锈蚀、缠绕如巨兽脏器的齿轮组核心夹层中,他找到了一枚被蜡封住的微型录音胶卷。

    回到冷库,他将胶卷装入一台同样古老的播放设备。

    刺耳的静电噪音后,一个微弱、急促、断断续续的女声传来,仿佛正穿过无数层厚重的阻隔。

    “……不要回应……不要命名……它没有实体,它……它靠‘定义’本身存活……摧毁……摧毁词语和事物之间的……连接……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“啪”的一声轻响,胶卷在播放器内瞬间自燃,化为一撮黑色的灰烬。

    沈默静静地看着那缕青烟,终于彻底领悟。

    残响的本质,是一种“意义寄生虫”。

    它无法创造,只能污染。

    它寄生于人类既有的认知结构之上。

    一旦某个概念、某个名字、某个定义被广泛接受,它就能以此为“宿主”,扎根于现实,篡改其内涵。

    你越是描述它,它就越真实。

    命名,即是喂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