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六花奇阵-《重生之赵武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而且,李衍指挥小阵的人频频奔走,绝不停歇,因为他深知,身处敌军之中,一旦歇下来,就是死路一条。是以二十人小队,像是滚动的铁蒺藜,翻滚着朝向楼烦的两翼结合之处奔去。

    楼烦人见自己结合处遇险,赶紧打马前进,势必要在李衍等人之前,做好两翼结合的机动。这个时候,楼烦人的缺点就暴漏了出来。

    当年吴起创立魏武卒时,就曾言:“所谓治者,居则有礼,动则有威,进不可挡,退不可追,前却有节,左右应麾,虽绝成陈,虽散成行”正是这种观点,一语道破了为什么要经常训练士兵。说白了,就是通过训练,将所有的士兵,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整合,分出高低左右,优势劣势,通过阵型将缺点加以弥补,通过调整将优点加以扩大,更重要的是,让士兵熟悉自己的行动轨迹,防止士兵在作战时产生混乱。

    这一点,和孙子“治乱,数也;勇怯,势也;强弱,形也”的思想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    所以是不是有严密的训练,往往是中原士兵与胡人的区别所在。在胡人看来,弓马骑射是本能,是不需要锻炼的,他们的生活环境,造就了他们在实战中提升战斗技能的本领。然而这种本领,当遇到训练纯熟的部队的时候,立刻就成了散兵游勇,往往缺乏灵活性和秩序性。

    是以,当一部分骑兵看到李衍等人想要冲击自己的两翼结合处时,催马前行,而后面还在行进之中的士兵,往往无法得到指示,顿时,新的结合部尚未闭环,对方的队伍反而出现了空隙!

    李衍第一时间感觉到了这种变化,想也不想,打马就朝着对方的空隙疾驰而去。他作为整个阵法的针眼,一俟他一变动,整个阵法也跟着变动起来。相对于楼烦人的散漫,李衍这几个家将,跟着李衍南征北战多年,又是几乎和李衍同吃同住的发小之人,是以这种默契的配合,是楼烦人比不了的。他们不用知道李衍为什么要往那边疾驰,只需要跟着他走就好了。

    而楼烦人见李衍等人的攻击方向发生变化,目标是自己脱节的部分,后军赶紧催马迎上前军,而前军竟然又转弯要迎上后军,一时间,刚才几乎就要行成的闭环,顿时出现了两处脱节的地方。楼烦人顿时乱成了一团。

    李衍见状,右手左右一挥,“六花阵”的六个花瓣纷纷脱离护卫的中间五人,三队结成一个三角阵型,朝着对方脱节的地方驶去。楼烦人见对方又变阵,想要吞掉其中一个,然而这种九人三角形的小队,最不怕的就是合围,纷纷以一个角为箭头,朝着对方的士兵就冲杀而去。

    砍刀当头而下,前突之人赶紧招架,尚未等对方反应过来,后面两个防御的士兵就用长戟削掉了对方胳膊。还没等他恢复过来,旁边的一个楼烦士兵又朝着他的肩头看了下来,却行到一般,被后面的赵人骑兵用长戟架住了双臂,被偷袭的赵人微微一愣,立刻反应过来,倒抽长戟,用尾部狠狠的捣向楼烦人的肚子,而架住他双臂的赵人也猛地一抽长戟,然后直直送出,给了对方战马脖子狠狠来了一下。战马吃痛,直立起来,将捂着肚子的士兵摔落马下,奔跑起来。顿时,整个楼烦阵型更加混乱了。

    趁着这个间隙,两个九人小队从地方阵型中突围而出,而中间的五人组,也呼啸着窜了出来。李衍唿哨一响,整体转向右后,两个九人队又护卫着五人组,朝着楼烦军的后军冲过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