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 土地之罪-《重生之赵武天下》
第(2/3)页
赵雍听闻此言,眉头又微不可觉的一皱,表情恭敬的说道:“却也没什么,只不过还是例常的清田亩,编民册,同时也给四位师傅分配一下工作,毕竟像肥义师傅和叔父,一直以来为国操劳,但是却不在中枢,有时候有事相询,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。如此,才让他们帮助相邦分担点工作。没想到这些事情,都传到了阿媪这里。”赵雍轻描淡写的说道,但是他心中,却是已经有些生气了。倒不是和这位太夫人生气,而是和将这些事情告诉她的人。
太夫人当然知道赵雍心中所想,因为她已经察觉,赵雍的表情有些严肃,这平时的那种关心的表情是不同的,她分明已经感觉到赵雍语气中流露出的些许不满。但是思虑之后,她还是谨慎的问道:“果真如此?为何老妇听闻,此次清理,和以前有所不同?”
太夫人此言一出,赵雍心里的疑惑更大了。虽然这些条令已经颁布下去,但是像太夫人这样不问政事的人,一般是传不到她耳朵里的。但是这次,她竟然如此郑重的说出来,看来,肯定是有人在她面前说了什么。但是这种事情,也只能私下询问,是以他轻声说道:“是。”
“如何不同?”
赵雍沉吟一阵,缓缓说道:“以往之清册,注重于记载之数。即,田册记载若何,则清理若何。不分田地优劣,不分多寡,一概而论,以去年所记载之数为准。而今年,将是以土地之性质,如平原、岭地、土山和沼泽等,按上中下三等分之,不按记载之数,而是按耕种之数,即但凡耕种之赵国土地,必然要入册的。”
“如此以来,恐怕所有隐没之田产,都会进行呈报吧?”太夫人微微一叹,说道。
赵雍点点头,不敢看向她,淡然说道:“是!”
“先君将国家大事托付君上,定然是相信君上能够治理好的。而君上亲政以来,兢兢业业,赵国虽然遭遇了一些困难,也能逢凶化吉,此君上之善政也。不过...”她沉吟一阵,继续说道,“这田产之隐没之事,先君在时,亦有所察觉,然而彼时对外征战辛苦,战事频繁,是以先君不敢过多去查勘。何况无论公田还是私田,只要耕种之民正常缴纳税役,瞒报一点,就瞒报一点吧。应该也无伤大雅。更何况,这些人里,有些还是公族之人,有的甚至已经是叔父之辈,一大家子人,靠着些许薄田,收缴之税役尚不够使用,再不允许他私自开垦,恐怕生存都是个问题。如此,则公卿士族必将大乱,此不可不防。”
没穿越之前,赵雍对于周朝的土地制度几乎是一无所知的。但是由于现在不是一个属于工业化的社会,农业才是国家的命脉,所以他着重的研究过现在的土地制度。
简单来说,赵国的土地制度受两个条件影响,一个是周朝的井田制,第二个是爰田制。
所谓井田制,就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,周围有经界,中间有水沟,阡陌纵横,像一个井字。一人耕种大约百亩,每一百亩为一个方块,称为“一田“。一井分为九个方块,周围的八块田由八户耕种,谓之私田,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;中间是公田,由八户共耕,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。
周天子是天下共主,也是天下土地的主人,他通过宗法制度将土地分封出去,形成了各路诸侯,并且授命各路诸侯,同样按照宗法制将土地分封出去,形成了士卿阶层。士卿阶层根据自己封地内的“国人”和“野人”,也就是平民和奴隶的分部,将土地分成公田和私田进行耕种。并按照一定的比例上缴赋税。私田的所有所得都是平民或者奴隶的,公田的都是士卿贵族的。若是你想种田,就必须公田私田一起种,也就是必须为士卿阶层服务。
同样的道理,诸侯就是再大一点的士卿阶层,然后向周天子缴纳赋税。不过,三代之前的税制是不同的,分为贡助彻三种,若要散漫讲去,又能说上三天三夜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