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章 赵国新政-《重生之赵武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少府掌户口、赋役、度支钱粮、税收之事,凡属土地税役之事,悉归统管;

    宗正掌宗室事务,凡宗室之一应事务均属于宗正所管;

    廷尉掌刑狱事务,凡律法、刑名、审判及处刑之事,悉归统管;

    国尉掌兵马事务,凡军队之军械军令之事务,悉归统管;

    赵国这套新的官职体系,打破了四卿负责专事专责的惯例,而是以荣誉职位的身份成为赵国的管理核心,将四卿负责之事分别划分给了六职六寺,四卿只负责参与国策的制定和审议。并且首次将御史这一职务专责化,参与政事并监督官吏。也首次设立了宗正一职,专门负责赵国宗室事务,虽然赵成仍然是赵国宗室的族长,但是具体的事务交由了宗正负责。

    第三,设立御使大夫一职,监察朝廷、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,同时也负责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。御史大夫属于侍从官,由君主挑选爵为大夫者二三人充任,记录重要文件。凡国家政策条例,必出自于白虎殿,而白虎殿制定的条例,无御史之署名无以成文,无赵王之印信不能成令。白虎殿无虎符不能节制调动兵马。

    第四,地方体系上,继续深化郡县并行制度。在赵国的边境地区设立郡,在内陆地区设立县。郡有郡守、郡尉和郡监,下辖数量不等的县。郡守是一郡长官,负责全郡政务,郡尉负责一郡之军事安排,郡监负责监督郡下所有属官之工作。三人皆由赵王任免,白虎殿下令任职。

    县由县令、县丞和县尉三人负责,县令负责具体政务,县丞掌一县之法律事务,县尉负责治安管理。

    赵雍的四条改革政令,不再对于赵国之前的经济政策进行修改,而是调整和深化了赵国之前的官吏体系。首先,将已经逐渐沦为参谋机构的白虎殿第一次进行了职能的明确,定义为制定和审议机构,白虎殿的政令,也没有了法律效力,而是收回到了赵王手中。同时加入御史一职,第一次将监察制度引入到了赵国的官僚体系当中,可以说在七国之中,也是首次。

    白虎殿地位的削弱,随之而来的是职能部门的权利加强,六大职能部门摆脱了四卿的掣肘,可以通过各自的职能运转,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。当然,六个部门和白虎殿之前也互为牵制,不能随心所欲,而白虎殿因为有御史的监督和赵王的决策,又得到了约束,这样一套互相牵制的官僚体系,是赵国新官职的核心。

    中央的变动,也促使了地方变动。如果说中央是在做加法,那么地方就是在做减法。赵雍不再坚持在地方设立一套复杂的互相监督体制,因为赵国如今还无法支撑起越来越庞大的官吏队伍,是以将郡县两级的主要官吏,由之前的五位压缩到了三位。大大精简了赵国的地方官僚体系,这些多出来的职官,根据尉监对所有官吏的考核审定,贬谪流放一批风评能力都不好的官吏,将剩余的官吏进行了调配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