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章 绝户之计-《重生之赵武天下》
第(2/3)页
子之默然不语,又看向了鹿毛寿。
“某到以为,赵国行径颇为怪异,虽然有自保之意,却又多有煽风点火之嫌疑。虽然赵国使者一行人规规矩矩,但是也不能保证没有什么后招留做他用。是以,某觉得,此事定然不可就此了结。”
“哦,你有何意见?”
鹿毛寿面露凶光,脸色狰狞的做了一个杀人灭口的动作,众人突然觉得脖颈一凉,似乎刚才真的有一把刀,架在了自己的脖颈上。
“这...恐怕...”子之捻着胡须,心里开始盘算起来。
事实上,他对于燕王哙并非没有忠心,恰恰相反,他觉得自己能够有今日,正是因为燕王哙的提拔和重用,否则断然不会出现今日之情况。他也深深的感知到,燕王哙并非是一个圣贤的君主,眼看着齐国如日中天,而赵国又增增日上,唯独燕国停滞不前,说不定哪天就会沦为中山那样的角色,成为赵国和齐国角力的傀儡,这对于子之来说,是不能忍受的。
燕王哙每次和他说起此事,也是忧心忡忡,总是问他如何处理。子之对于燕国之事心知肚明,知道这个古老的邦国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在北面。所谓外敌不靖,内忧不除,内忧外患,交替影响。子之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先综合燕国所有的力量,戮力扫清北部的胡人,在这过程中,整合燕国的实力,树立自己的权威,再通过获得的权威,推进燕国的改革。在这乱世之中,没有一支强大的部队,即使你想改革,也同样保护不了自己。
但是燕王哙知道自己这个想法后,觉得成功率极高,但是过程太为麻烦,既然要获得权威,何必这么麻烦,让你成为大王,既不用担心军队不会听你的,也能快速的付诸实施,岂不是更好。
子之被燕王哙的这个提议吓得不轻,因为从本质上来讲,两人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,但是方式不同,一个是较为平缓,一个是较为激进。最让子之意想不到的是,燕王哙竟然愿意王位禅让给自己。这可真是天下奇闻,通过一再确认了燕王哙不是在说笑之后,大王这个宝座,又开始充满了诱惑性。
是啊,成为那个万人之上的宝座,就能成为世人敬仰的诸侯,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报复。赵国用了十几年,才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,秦国也用了很久的时间,但是我坚信,用我的办法,一边整合军队,一边推动改革,定然能够大大加快燕国强盛的步伐,而不用像其他诸侯一样,用这么长的时间!
但是这一条路,也非常的凶险。首先,燕国既然是最古老的诸侯国,其宗室势力自然也是非常强大,燕王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的威望很高,贸然替代他,定然会引起这群人的反对。再者燕国的大小官吏,虽然大部分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追随者,但是那都不过是利益的结合,因为自己是相邦,他们想捞点好处,但是让他们和自己一起谋逆,恐怕很多人就要思量许久了。最重要的是,自己虽然兄弟身在军中,但是支持太子的人也不再少数,太子定然不会坐以待毙,若是闹得燕国内乱,就得不偿失了。
不过,子之也知道自己的优势,那就是人望。这些年来,自己在燕国积攒下不少的人望,在朝堂上结党,并不代表在民间口碑不佳,恰恰相反,燕王在燕人眼中,倒不是什么圣主明君,反而是子之乃是良辅良弼。他相信,凭借着自己手中的僚属,和多年积攒的人望,一旦燕王真心禅位,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
是以在对待燕王这件事情上,子之真的不是想做那种小人。
“大王位置尚未稳妥,就要弑杀禅让之君,传扬出去,恐怕多生事端。”苏代有些忧虑的说道。
“非也非也。此乃绝户之计。”鹿毛寿说道,“大王最大的担心,无非是太子姬平会谋反。若是弑杀了燕王一脉,大王再整顿一番,谁还敢说您得位不正呢?当年三家分晋,如今之人韩赵魏三国相立,谁还记得曾经有个晋国呢?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