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三章 全新战法-《重生之赵武天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所以这三座城池,想要快速攻下,难比登天。”
    “不错。这正是末将所担心的。”李衍继续说道,“代郡的部队,多是骑兵,攻城步卒较少。于是,末将思虑再三,应当发挥我之长处,以骑兵部队为核心,先消灭对方的士卒,在数量上予以挫败,再组织部队攻城。难度上就小了很多,而且对于辎重的要求也不会太高。因为中山境内最不缺的,就是草场。”
    李衍的方案是,先以部队围攻左人,造成部队攻城的假象,待对方释放烽火之后,以少量部队继续围城,骑兵主力南下,在顾城和中人之间游荡。左人既然是第一道防线,一旦示警,其他城池在做好防御的同时,必定要对其进行增援。这个时候,骑兵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,在野外将对方援军一一吃掉。当对方的部队逐渐减少的时候,再攻打城池,显然就要比一开始就进攻城池要轻松的多,因为这个时候,双方兵力发生了变化,守城士兵的减少,攻城就容易的多。
    在白虎殿诸人心目中,所谓作战,都是要一个城池一个城池攻打下来的,即使不善于带兵的肥义和赵豹也知道,有了城池,才有了部队集结的场所,才有了辎重和粮食储备的中转站,也有了情报的传递通道,以上这些都得到了保证,前线的士气才能稳住,部队作战才能勇猛。
    春秋战国时期,一个最基本的作战常识就是,若是两支部队相遇,双方第一件事绝非是直接开战,谁先拔得头筹谁就会取得胜利,而是双方各退数里安营扎寨,待一切准备停当之后,再决定何时作战。这样做绝非什么仁义之举,也并非贻误战机,而是战斗的性质决定的。
    可以想象,一直数万人的军队,不可能是齐头并进的,而是有先有后。当双方的先头部队相遇,若是直接开打,即使一方侥幸获胜,肯定也逃脱不了对方后续部队的支援,同样的道理,对方后续部队获胜,尚未收拾战场,就会遇到我方的后续部队来攻打你,这样此起彼伏的打法,双方都会伤亡惨重,这是不可取的。只能原地等待双方主力都集结之后,再行作战。这也是为什么,在这个时期,行军布阵是检验一个将领是否优秀的根本,指挥这样大规模作战的将领,必须具备优秀的协调指挥能力,而非什么阴谋诡计和咒语巫术。既然如此,
    但是,如果你有一支装备精良的成建制的骑兵部队,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双方部队在遭遇的那一刻起,骑兵部队就可以投入战斗,和对方先头部队接战,而不用再做集结;粮草辎重问题,对于骑兵也不是难事,只要携带足够的士卒用粮,部队的马匹完全可以通过啃食草场自给自足。这样就避免了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去占领的问题,至于说后路被堵,只要地域足够广阔,机动中的骑兵就像流水一样,根本不易被围堵。
    正是基于以上特点,李衍才提出这样的作战方案。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这绝对算得上一种全新的战法,要达成这样的战法,有两个条件不可缺少。第一,就是作战地形必须开阔且平坦,适宜骑兵大范围的机动,而不用担心地形对兵种的阻滞;其二,就是拥有一支装备精良且战斗力强大的骑兵部队。纵观这个时代,除了赵国,恐怕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敢说自己有独立且成建制的骑兵部队。即使是强大如秦国,也依然没有独立且成建制的骑兵部队。甚至说的再狂妄一点,即使历史上的赵雍,虽然将骑兵独立建制,却也是处于辅助地位。只有这支经过赵雍赋予穿越而来的马镫和高桥鞍的骑兵,才算是基本达成了这个条件。
    历史上的李衍,或许才华横溢但籍籍无名,或许不过是赵军众多士兵中一个普通的将领,甚至没有史册留名。但是当他提出这种作战方案的,他就足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